宋玉(约前290—前222)被认为是“赋”的开创者之一,据说他是《楚辞》中多首辞赋的作者。[62]相传为宋玉所作的《风赋》被收录在《文选》第十三卷中,并被归入“赋”之下的“物色”之列,但该篇应该不是宋玉原作。这篇文章具备了传统“赋”的特征,由一篇散文体的序和一首韵诗组成,内容是对统治者的劝谏。序文中写到了楚襄王和宋玉之间的一段对话。楚襄王从宫殿的走廊里走过之时,一阵风吹动了他的衣襟,他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说这风是襄王独享的,并解释说:“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接下来襄王问这股风是从什么地方吹来,这个问题之后便是韵诗部分,先讲了风以及风吹进宫殿的路径,随后回答襄王后续的提问,讲到了平民百姓的风。
汉代大量的赋会被用来向统治者念诵,所以“赋”这个词最初的动词含义也有“(在宫廷)吟诗”的意思。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就是以“赋”的这种早期含义为依据,把《离骚》也归入了“赋”之列,认为它是用来歌唱的韵诗,内容是对政治时局的批评。[63]最古老的有时间记载的赋是贾谊的《鸟赋》(也有些人将他作于公元前179年的《吊屈原》视作“赋”)。[64]这种文体与《离骚》这类的游仙诗或《战国策》(见本书第5节中“《战国策》及其他被认为刘向所作之书”)所代表的战国时期论辩术之间的关系也是毋庸置疑的。德博认为《楚辞》代表了“声响如波涛起伏”和“场景描绘华丽繁复”的“赋”,[65]亚瑟·韦利则指出“赋”与《战国策》散文的语言魔力之间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