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人格特征方面,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那些暂时、偶然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人平时性情温和,偶然发了一次脾气。人们在描述其人格时,不会说他脾气暴躁,仍然认为他是温情和蔼的人。艾森克(Eysenck,1983)曾指出,早在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Maicus Tullius Cicero,106B.C.—43B.C.)就区分了焦虑特质和焦虑状态。前者是一种易怒特征,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可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而后者是发怒的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中的短暂表现,它不是一种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家在研究人格的稳定性时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例如,研究者Conley依据Cambell & Fiske的多维度——多方法理论,提出了人格稳定性的评估指标。一是一个人格特质应该在一个以上实验条件下被观察,如自评和他评;二是人格的个体差异表现为随时间的稳定,如追踪研究。Conley测查了300名中产阶层的夫妇,让他们互评,并由熟人评价,测查3次(1935,1954,1980)历时40多年,在神经质、社会外倾性、冲动控制、随和性4种人格特质上做评价。然后做了四方面的统计分析:①评价者的信度估计值;②同一情境中每个特质的自评、他评和熟人评价的一致性;③同一特质同一被试(自我和配偶)的评价一致性;④跨越20年不同被试对同一特质评价的相关(1935~1954);这些是考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以保证结果获得的准确性。研究结论是:神经质、社会外倾性、冲动控制具有一定的纵向稳定性,但随时间的增长其稳定性也在有所降低,历时10年的稳定性为0.6,历时20年的稳定性为0.4,历时10年的稳定性为0.3。但研究者McCrae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常成人的人格变化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测量误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