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契丹大字是如何创制出来的呢?《辽史》特别提出了两个人,一个是突吕不,另一个是耶律鲁不古。突吕不的传记载:
突吕不,字铎衮,幼聪敏嗜学,事太祖见器重。及制契丹大字,突吕不赞成为多。未几,为文班林牙,领国子博士、知制诰。
耶律鲁不古的传记载:
耶律鲁不古,字信宁,太祖从侄也。初,太祖制契丹国字,鲁不古以赞成功,授林牙,监修国史。
《辽史》的用语很准确,只说在契丹大字的创制过程中,突吕不、耶律鲁不古两人是“赞成”——也即是襄助,并不是说契丹大字出于两人之手。由此可见,契丹大字在创制过程中,是有不少汉人参与的。应该说,契丹大字是汉人与契丹人共同努力的产物。
契丹小字的创制者是迭剌,他是太祖阿保机之弟,“字云独昆……性敏给……回鹘使至,无能通其语者,太后谓太祖曰:‘迭剌聪敏可使。’遣迓之。相从二旬,能习其言与书,因制契丹小字,数少而该贯”[7]。这里所说的数少,当是指契丹小字的数量不及契丹大字多,但优点是该、贯,也就是说,这种契丹小字既完备,又连贯。从契丹大、小字来看,“两种契丹文字除了有不少直接借用汉字的字形外,即便与汉字不全相同的字,其形体特征、笔画走向,也是套取汉字而来,很像汉字的偏旁部首。从契丹造字的史实不难看出中原文化对边区兄弟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祖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悠久传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