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起来,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科学、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部分学者也把多元智能理论、哲学观、技术基础等纳入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理论基础中。同时,这些学科理论基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补充和完善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理论。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南国农等人提出,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需要建立学科理论体系,二是需要培养本学科专业人才。①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事业到学科专业”的阶段,相应的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也在逐步完善。
1.理论体系
李康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进行了分类,他认为:一是“要素构成”体系,即以其发展历史、媒体设备、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应用、教学管理等构成理论体系;二是“操作构成”体系,即以其工作环节,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构成理论体系;三是将前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取其合理部分,排除其重复累赘部分,作合理的整合②。
“要素构成体系”体现在南国农、李运林撰写的《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一书中,该教材构建了电化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包括:电化教育的概念、过程和原则;电教媒体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电教理论和技术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远距离教学、电教研究与实验、电教管理中的应用。2004年,南国农又出版了《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一书,涉及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涉及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