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不恭肃、慢师、酗酒、好讼,罚饮水三升。
是曹魏太学之中,原有以饮为罚之制。但所饮者尚非“墨水”。古饮器有升有斗,斗大升小,如饮白水三升,颇有止渴之效,那么这只能视为“象刑”了。又《初学记》卷二十梁到溉等《仪贤堂监策秀才联句诗》,伏挺有句云:
乙奏饮余列,甲科光往载。深奇无绝踪,孙董有遗慨。
“孙董”指公孙弘、董仲舒。首句言“乙奏饮余列”,“乙奏”指策试擢第奏为乙科,如《北史·杜正藏传》记其对策后,“曹司难为别奏,抑为乙科”,可资为证;而“余列”,大约就是“起立席后”;“饮”,应当就是指饮水之罚。此句谓试在乙科者退居余列而就饮水之罚也。是南朝策试亦有以饮为罚之法。
学士文人以饮为罚,乃是中国古代一种源远流长的风习。如西晋石崇宴客于金谷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这种习俗追溯得相当久远。周代大学、乡学之大射礼、乡射礼,学士射之不胜者有饮酒之罚。《仪礼·乡射礼》:“不胜者进北面,坐取豐上之解,兴,少退,立,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