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好故事,让人了解到了冼星海人生最后几年在异国的经历,他是多么渴望能回到家里,抱抱自己的小女儿,陪陪自己的太太,创作咱们自己的音乐,可惜再也实现不了了!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还帮助人家写民族史诗,也是一人才啊!拍摄手法吧,虽然极力渲染气氛,往那个年代靠拢,但还是有些生硬劣质. 女主角对于冼星海的微妙情感,刻画得细致入微,是在读安娜卡列尼娜吗?小女孩儿对爸爸的思念,对冼星海父亲感觉的带入;还有国内妻子、女儿对冼星海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击中泪点赚足眼泪!异国母女的戏份刻画得很动人!小提琴手酗酒最后阳光下坠塔楼,是一种隐喻吧?但气氛有些突兀. 像胡军这种人高马大体壮如牛大猛A,演一个重病缠身的艺术家,不合适啊,虽然胡军演技过关了!剧雪起到了引子线索人物的作用,袁泉艺术家妻子这类角色,是不是演得过多了本片也算是主旋律电影里面的清流了,别的不说,喊口号和拍马屁的话语本片中只出现了一两次,凭这点我加了一颗星,所以本片实际上只值两颗星. 首先,本片看似主题明确(精准扶贫政策的赞歌),但其实作者是夹带了私货了,全片的故事并非如简介所讲是集中在王学圻一个角色身上,实际上是群戏,王的故事比较常规,但恰恰不是最出彩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物身上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而且已经超越了脱贫攻坚本身. 其次,因为人物众多,所以故事讲的很散,有种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感觉,有的情节则很突然(比如杨懒阻挡修路的情节),加上片长很长的缘故,有时候感觉很拖沓,. 最后就是导演显然没有按故事片的套路来拍,有的人甚至觉得这是一部艺术电影,加上一些特色的断帧镜头(自定义),观感欠佳. 最后说下表演,王的方言不好,他的妻子反而是最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