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影展参赛作品,非要碰瓷各种非线性叙事经典,那就别怪观众太苛刻. “电影重点不在故事而在于如何讲故事”,其实就是基本功不过关(走都走不稳为什么要乱跑呢?野心太大了). 模仿各种经典电影营造巧合不过是形似,糟糕的故事只能让观众在揭晓谜底时感到泄气. 六线并行中悬念的结和解就像狗咬狗,解决了一个悬念马上奔向另一个悬念,但情感并无推进,永远滑行在故事表面. 每个片段都承担相似的功能,这种相似堆叠到一起只能造成观感上的疲劳. 角色有着最符号化的设定,演员台词都是导演想让他们说的话而不属于角色本身. 表演更是雪上加霜(表演差劲这一点上倒是挺像《Lady Gaga:神彩巡回演唱会》). 还有各种无意义的运动镜头……看不到导演对拍摄题材中各类人物的尊重和关于社会问题真正的表达欲望,只能脑补出他为自己讲出一个如此“精彩”的故事而自我感动的模样. 8/10. 惠勒的通俗化改编不失为一种遗憾,电影开头就点出捕蝶人的主要意象,弗莱迪追捕蝴蝶的段落紧接透过旅行车的视点跟踪米兰达,用蝴蝶和米兰达的共同点表现她们都是收藏的牺牲品,至于原著由第一幕弗莱迪的自白转为第二幕米兰达的日记,记载了他正常外表下长不大的欲望,对其疯狂心理的批判反击了自白的浪漫史,电影则用弗莱迪阅读[麦田守望者].